秀才让很多人开始正视中老年女性的情感困境,但把她们的困境全部用情感来归纳,可能并不是问题的全部
先来说一个概念,叫「阿波罗式婚恋困境」
阿波罗式婚恋关系,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在《乡土中国》中提出的概念,强调「男女间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,使他们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。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业,他们不向对方希望心理上的契洽」
通俗来说就是,夫妻双方是经济合伙人,是共同完成生育任务的同事,而不是心有灵犀的爱人和伴侣——因为「家丑不外扬」的观念,究竟有多少占比的夫妻陷于阿波罗式婚恋困境,可能无法有一个确切的统计数据。但我想,各位目光所及的「老夫老妻」里,很多都是这样的相处模式
这种婚恋困境的恶果,大半是由女性承受的。不要觉得这是「打拳」或暴论,中老年女性的社会地位,决定了她们在夫妻关系中注定处于弱势的一方
人大的两位人口学教授曾发表过一篇名为《中国女性受教育状况》的论文(图1),根据统计的结论,能够明显看出女性和男性受教育的差别(图2、图3)
其他的研究也同样能证明这一点,复旦大学的王雪辉、彭聪的《我国老年人口群体特征的变动趋势研究》(图4、图5)
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导致的最直接结果,是直到现在,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的在业率依旧有10个百分点以上的差距。而且相较于男性,她们的职业集中在待遇较低的行业中(图6)
经济和教育上的落后意味着地位的低下,意味着不被尊重。所以,从普遍意义来讲,即便在家庭之中,没文化、收入低的中老年女性也是默默承受家人情绪垃圾的弱势一方,尤其是阿波罗式的婚恋关系里。
所以秀才也好,和秀才相似的王盛、清新也罢,对这些中老年的大姐、阿姨们,意味着什么?
她们看到的,是这辈子第一次有这么个她们眼里器宇不凡的男人,对自己流露出那样的爱意和害羞的笑容。
这种笑容,让她们能短暂地从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中抽离,也终于感受到没受过教育、干着脏活累活、几十年不被大众甚至不被家人重视的自己,终于有一次,能被别人捧在手心。
她们把自己无人知晓的爱情留在直播间、写在评论区里。在向赛博牛郎们倾诉完自己不曾说出口的欲望后,转身做回那个任劳任怨的妻子和甘愿奉献的母亲。
女性的受教育率、就业率,导致了她们注定承受情绪垃圾,而只要这种被爱的需求存在且没有被满足,只要提供这种情绪价值有利可图,秀才就一定会层出不穷。
一个秀才倒下去,千万个秀才站起来。
那怎样才能让中老年女性不再秀才这些人的陷阱里呢?
对不起,我并不知道。因为她们无处安放的情感是时代造就的困境,就像我们这代人面对的时代造困境是红利期结束、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不足一样,她们和我们一样,是受困于时代的人。
很多人,包括我在内,仅仅靠转发反诈文章和受骗新闻到家庭群就觉得万事大吉了。
这种转发,其实在很多人看来相当于免责声明——防骗手段我都告诉你们了,再被骗就是你们自己的问题。
这种免责声明似的告知,又何尝不带有一点冷漠在里面呢?你觉得妈妈看不出这种冷漠吗?
她只是不想戳破,像从前很多次那样,继续保护着子女的自尊心,就像曾经她看出我们爱上了某个男孩或女孩,看出了我们想远离家乡,其实妈妈都知道的。
虽然没有完整的应对策略,但至少,我们可以少抱怨一次妈妈不会用手机,少在互联网上嘲笑一次中老年人表情包,少用自己的臆测来判断中老年女性的处境吧。起码算是改变的开始。